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,在社交中是不是受歡迎?
我們可能會下意識地想到很多答案,比如這個人的學識,話題的廣度,甚至他的外形條件等等。
這些因素都有影響,但都不是決定性的。
相反,絕大多數的聊天都不是什麼深刻廣博的話題,都是聊日常瑣事,誰都聽得懂的內容。
至於外形,理論上說好看的人肯定受歡迎,林志玲和吳彥祖出現在我們的社交圈裡,壓根不需要開口說話,照樣能成為焦點。
但我們大部分人也都是普通人,想通過顏值輾壓成為社交MVP,不是不可以,但性價比很低。
事實上,相當一部分社交達人和情場高手,表面上真的沒什麼特別的。
他們的條件可能和你差不多,他們能聊的話題,能做的事情你都能。
所謂的不會聊天,其實就是個偽命題
我們和父母能拉家常,和朋友能聊八卦,甚至和老闆,同事能探討工作,就完全能證明,我們會聊天。
可能你覺得這不一樣,面對家人朋友和面對喜歡的人,聊天怎麼會是一個狀態呢?
你說對了,核心區別就在狀態。
本來,狀態也不該有什麼差別。
你喜歡的男人,歸根結底也就是茫茫人海里的一個普通人,你和大多數人能說的話題,和他就可以說。
真正的問題出在,你喜歡他,所以你總是會從潛意識里,特別希望能夠通過聊天,讓他也喜歡上你。
僅僅靠「聊天」,能讓一個人喜歡你嗎?
非常難。
別說單純聊天了,即使是一次面對面的約會,都很難「決定」一個人對你的感覺,是無感還是喜歡,是做朋友還是做戀人。
聊一次天,見一次面就一見如故的不是沒有,但往往有非常強的運氣成分,很難復制。
指望通過一兩次聊天就讓一個人喜歡你,結果通常是適得其反。
因為,這種很強的「目的性」會打亂你整場聊天的節奏,甚至破壞你整個人的狀態。
你看,又回到了狀態。
絕大多數的日常聊天,聊的就是狀態,就是他和你打交道的時候,有沒有覺得開心和放鬆。
一場狀態別扭的聊天,對方可能說不出來你具體哪裡不好,但他會本能地感覺到,你不輕松,不舒服。
連帶著,他和你聊天也會不輕松,不舒服。
如果是這樣,他還會願意和你聊下一次,更多地了解你,喜歡你嗎?
恐怕不太容易。
於是你可能會察覺到,他在一兩次聊天之後就對你冷淡了,你找不到原因,就歸咎於自己不會聊天。
這個歸因就是不准確的。
既然說到狀態,什麼樣的聊天狀態是恰到好處的?
科普一個概念,叫做「心流」。
當我們做一件事情,全神貫注,物我兩忘,根本停不下來,就好像潺潺的,永不止息的流水一樣,就是進入了心流。
大多數人想體驗心流,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原地躺下,拿出手機,打開微博或者短視頻軟體開始玩——如果不是餓了困了,或者有別的事情來打斷你,可能你不知不覺能玩兩三個小時。
還有一種常見的心流,是打游戲。
如果你去網吧包過夜,肯定見過對著電腦一玩一通宵的網癮少年,他們可以連續七八個小時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,廢寢忘食。
長時間地玩手機和打游戲本身不值得提倡,但是,如果你和喜歡的人聊天時,也能進入這種「心流」的狀態,這不就很好嗎?
想達到「心流」,有兩個關鍵詞,輕松,和專注。
當你做這件事的時候,你的世界裡就只有這個事情本身,你沒有什麼心理負擔,也就沒有雜念。
當你和喜歡的人聊天,你需要想的,絕不是這次聊完了他會不會也喜歡上你,或者這句話有沒有說錯,會不會讓他反感你。
這一系列亂七八糟的念頭都會影響你的狀態,讓你看上去縮手縮腳,毫無魅力。
你要專注的,只是眼前的這場對話,甚至就是當下的這個話題。
我聽過一個故事。
1983年,美國人伯森漢姆徒手登上400多米高的紐約帝國大廈,創下了吉尼斯紀錄。
同時,他是一位嚴重的恐高症患者。
這是怎麼做到的?
漢姆本人的解釋是,我確實害怕400多米高的大廈,但我並不恐懼 一步的高度。
我只需要專注於戰勝眼前的這一步,400多米也就爬上去了。
這和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,包括和喜歡的人聊天,都是同一個道理。
如果你從一開始的想法就是,我要讓這個人喜歡我,所以我說的每一句話,和他的每一次見面,一言一行都必須指向這個目的。
你當然緊張。
你面對的就好像是一座400多米高的大廈,你像是一個恐高症患者一樣,無所適從,覺得自己永遠都搞不定。
而「心流」,就是忘掉這座大廈,只把腳下的每一步都踩穩。
當然,畢竟面對喜歡的人,誰都不可能完全摒棄「得失心」。
知乎上有個女孩子說過,我撩漢成功,都是沒那麼喜歡對方的時候。
喜歡一個人到不行不行的話,光是正常表現,都已經讓我精疲力盡了。
沒錯,我們面對心上人,怎麼都不可能心態平穩得像是對普通朋友一樣,結果就是像這個小姑娘,可能原本的魅力是8分,因為喜歡,因為緊張,就硬是被削弱了3分。
只不過,越是社交達人和情場高手,就越能讓自己更加「接近」最好的,最輕松的狀態,接近「心流」的感覺。
「心流」是會潛移默化地互相傳染和影響的。
你表現得越輕松,對方和你打交道也就越輕松,當他覺得只要和你相處,就能輕松愉快,聊得忘記了時間,那麼,你就會是他最想要繼續交往下去的人。
他依賴和你相處的感覺,就會像大多數人依賴刷微博和短視頻一樣。
他對你的好感,可能也就在這個過程中,悄無聲息,自然地產生了。
當然,還有一個小問題是,絕大多數的「心流」,往往是出現在一個人的時候。
刷微博,刷抖音,追劇,這都是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的,外界的干擾反而會把你從「心流」中打斷。
打游戲也一樣,單機游戲非常容易進入心流,但多人對戰的游戲,一旦遇到水平不匹配的隊友,就會嚴重影響你的狀態。
「聊天」會面臨同樣的問題。
你的狀態再好,如果對方屢次三番出現類似這樣的對話……
這就像打游戲遇到了豬隊友,找不到「狀態」,真不能怪你。